很多结石都是“吃”出来的!
自然界有各种石头不足为奇,但你可能想不到,血肉之躯中也会长出形态各异的石头!它们有大有小,坚硬程度、排列状态都不同,长在不同部位,名字也不相同。
若长在胆道部位就叫胆结石;长在肾脏及尿路部位就称为肾结石、尿路结石;长在胰腺内部的就叫做胰腺结石……这些石头一旦“疯狂”起来,简直生不如死,严重的还可能诱发癌症!
一、易被忽视的胆结石
胆结石症状不典型时,很容易与胃病混淆,据统计,胆结石被误认为胃病的概率占30%左右!也因此容易延误最佳治疗时机。
1、胆结石的形成
胆囊里面97%都是水,另外3%是由三样物质组成——卵磷脂、胆固醇和胆汁酸。
正常情况下,三者处于平衡状态,胆固醇是以液态的形式存在于胆汁内的。但一旦这三者的平衡被打破,若胆色素游离出来,则形成黑色的胆结石;若胆固醇析出,则会形成黄色或白色的结石。
胆结石严重的时候会出现穿孔、出血甚至胆囊性的胰腺炎,都可能危及生命;另外,胆结石是诱发胆囊癌的重要原因之一,据统计,有85%的胆囊癌患者合并有胆囊结石!
2、易导致胆结石的坏习惯
①长期不吃早餐
胆囊是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地方,当进食后胆汁被排入肠道帮助食物消化。经过一夜的休息,不进食早餐会导致胆汁的过久淤积,长期如此,可导致胆固醇沉积于胆囊形成结石。
②肥胖
肥胖会引起内分泌失调,影响肝脏酶的代谢,同时还会干扰胆囊的收缩功能,使胆汁排出受阻,造成胆汁淤积,更易促使胆结石形成。
③高脂饮食
长期大量吃高胆固醇食物,如蛋黄、肥肉、动物内脏、动物皮等,容易导致胆盐溶解胆固醇的能力下降,造成胆固醇易结晶析出,形成结石。
④过度节食
过度节食也会导致胆汁中各成分比例紊乱,胆固醇容易析出,形成结石。
因此,想要远离胆结石,就需养成规律、健康的饮食习惯。
3、有了胆结石怎么办?
查出胆结石到底需不需要治疗,得分情况而言。
据了解,70-80%的结石患者并无任何感觉,这类静息性胆结石不一定需要马上处理,可以定期观察或者采取药物治疗。
但对于一些高危人群还是尽早手术治疗:
① 有绞痛症状
胆绞痛一般表现为饮食过饱或吃油腻物后,右上腹、中上腹、胸骨下等部位有强烈钝痛,可放射至背部(尤其是右肩胛骨),疼痛通常至少持续30分钟,同时伴有恶心、呕吐、出汗等症状。
② 结石位置不好,容易堵塞胆管诱发更严重疾病的患者。
③ 药物治疗无法改善,有破裂或是癌变风险人群。
④ 除了结石,胆囊有其他病变的患者。
⑤ 胆囊结石直径大于1cm的患者。
⑥有胆囊癌家族史的患者。
二、不容小觑的肾结石
据相关调查显示,肾结石的发病率较高,每20个人中,就会有1个患肾结石。目前,我国成人肾结石患者约有6120万,而且青壮年占比多,南方地区的发病率又显著高于北方!
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,尿中晶体物质,如磷酸钙、草酸钙等浓度过高或溶解度降低,呈过饱和状态,析出结晶,并在局部生长、聚积,最终形成结石。
小小一颗肾结石长期刺激肾盂黏膜,可导致肾盂黏膜充血、渗血、糜烂、破溃,甚至最终会引发肿瘤!
1、吃出来的肾结石
肾结石的形成与个人饮食习惯也有非常大的关系:
①高草酸食物
已经知道泌尿结石有32种成分,最常见的成分为草酸钙。
日常生活中如菠菜、甜菜、土豆、竹笋等食物长期吃太多,可造成体内草酸盐累积,导致草酸钙结石的发生。
②高糖食物
虽然糖是机体的重要养分,但高糖饮食会通过提高尿钙的排泄而增加尿路结石的风险。尤其是乳糖,易导致草酸钙在体内积存形成肾结石。
③高脂肪食物
体内脂肪含量过高,会减少肠道中可结合的钙,增加草酸盐的吸收,特别是在出汗多、喝水少、尿量少时,会加速肾结石的形成。
④高嘌呤食物
嘌呤食物进入人体,新陈代谢后会产生尿酸,尿酸水平较高时,可促使尿液中草酸盐沉积,形成结石。
⑤蛋白质摄入过量
长期大量食用蛋白质,尿液中的尿酸、钙及磷含量增加,若不能及时有效的通过肾脏功能将这些多余的钙、尿酸等排出体外,就易导致结石的形成。
以上食物肾结石患者都要严格控制摄入量,另外可以适当多补充富含维生素A或β胡萝卜素的食物,如胡萝卜、花椰菜等,以维持尿道内膜健康,减少结石发生几率。
2、肾结石的蛛丝马迹
①肾绞痛
肾结石的疼主要是肾绞痛,十分剧烈,仅次于分娩时的疼痛。这主要是由于较小的肾结石掉落到输尿管里,随着输尿管的蠕动收缩,结石由上往下移动,从而导致肾绞痛,还可能伴随恶心、呕吐等症状。
②肾区叩击痛
一些较大的结石由于不能掉落到输尿管中,可能没有明显症状,也可能表现为腰部肾区不舒服、胀痛、隐痛等。如果叩击肾区出现疼痛感,可能预示肾结石。
③血尿
正常的尿液是淡黄色的,假如活动后出现腰痛伴肉眼血尿,可能预示肾结石。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,如果出现无痛血尿,甚至伴有血块,可能预示肾结石长期刺激,诱发了肾癌。
来源公众号:BTV我是大医生官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