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光塔 - 饮食营养禁忌 饮食安全知识

油炸食品不宜经常食用

油炸食品丰富多彩,色、香、味俱佳,深受人们喜爱。但油炸食品,不仅营养成分遭到了部分破坏,而且还可产生多种有害物质,危害人体健康。因为,油炸沸点为210°C,反复高温会产生氧化、水解、热聚合等化学反应,从而产生醛、低级脂肪酸、氧化物、环氧化物、内脂等。这些物质对人体酶系统有破坏作用,使人中毒……

不宜偏食动、植物油

植物油里含有大量的亚油酸,它有助于降低人体血液中胆固醇含量。但植物油是不饱和脂肪,如果吃得过多,很容易在人体内被氧化,形成过氧化脂。过氧化脂积存在人体内,能引起脑血栓和心肌梗塞等病症,甚至还可能诱发癌症……

炒菜时忌油温过高

有些人为了把菜炒得脆嫩可口,习惯把油锅烧得滚烫冒烟再下菜炒,从烹调角度来说,这种做法似无可非议,但从营养和健康角度来看,这是不可取的。因为,食用油烧到冒烟,一般说温度已超过200℃,在这种温度下,不仅油中所含的脂溶性维生素破坏殆尽,且人体必需的各种脂肪酸也遭到大量氧化,从而大大降低了油脂的营养价值……

食用油忌反复高温

油炸食品重复使用高温油,炒菜时厨师有意让油锅起火的烹调方法,是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的,说明许多人并不知道这样做,对人体会有多大的危害。且不论油脂中维生素A、E等营养素在高温下受到破坏,大大降低油脂的营养价值,只说食用油脂在超过180℃的高温作用下,会发生分解或聚合反应,产生醛、酮、低脂肪酸、氧化物、环氧化物等许多对机体有害的物质,油温愈高……

食用油忌高温加热后贮存

人们日常食用的动、植物油,如猪油、菜油、豆油、茶油、芝麻油、花生油等,其主要营养成分为磷脂、胆固醇及脂蛋白、不饱和脂肪酸、少量脂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。食油经高温(150°C以上)加热后,氧化作用便随之加快。这样,一方面必需脂肪酸,如亚油酸和维生素将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;另一方面,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后可发生聚合作用,构成大分子化合物,有其一定毒性……

不宜过多食用鱼油

鱼油具有多种功效,能防治冠心病和脑血栓的形成,增进记忆力,保护视力,促进炎症消退等。然而食用鱼油也并非多多益善。鱼油的主要有效成分有抑制血小板凝聚作用。长期过量进食鱼油,可因血小板凝聚性降低而引起各种自发性出血,包括脑出血。爱斯基摩人以鱼为主食,尽管他们几乎没有人患冠心病和血栓形成,但脑出血却成了他们重要的死亡原因。因此,鱼油也不宜食用过多。

忌吃生棉籽油

棉籽油是一种较好的食用油类,棉籽中虽含有毒的棉酣,但在榨油中便被破坏了。而生棉籽油(粗制的)中的棉酣,不能被完全破坏,若长期食用会引起中毒。食用生棉籽油中毒的病例,早在60年代中期就有发现,70年代经动物试验又进一步得到证实。有人把这种病叫做麻病、特发性低血钾、软病和低钾性麻症等,近年来有些专家将本病称为“肾小管性低钾软病”……

忌用大油烹调肉食品

大油含有较高的胆固醇,如用大油烹调肉食品,则会使菜肴中的胆固醇大大增加。胆固醇的化学性质相当稳定,即使高温烹调也损失极少,很不利于健康。如果用植物油来烹调肉食品,那么情形就不同了。因为植物油中含有植物固醇的物质,这种物质能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,而且其中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,可促进胆固醇的正常代谢,使它们不在人体内积蓄。

忌吃油渣

日常生活中,有许多人不注意生活科学常识,经常用肥肉炼油,剩下的油渣又当菜来食用。这种做法是不利于健康的。由于猪肉或大油在炸炼时温度较高,有机物质受热分解,经过环化、聚合会形成一种致癌性物质,炸炼时间越长,其含量越高。常吃或多吃油渣的人可增加食管癌、胃癌的发病率。所以,炸炼过油的油渣不能吃,应丢弃。

吃黄鳝忌爆炒

人们爱吃脆嫩的鳝鱼片,在烹调时,不烧煮熟透,只是在锅中爆炒几下就出锅。这样烹调的鳝鱼,味道虽美,但对人体的健康不利。因为,黄鳝体内有一种叫颌口线虫的嚢蝴寄生虫,鳝鱼片爆炒,如没有熟透,就不会杀死这种寄生虫。它进入人体半个月后,会使人体温突然升高,并出现厌食,同时,在颈颌部、腋下及腹部皮下会出现疙瘩。这就是发生了颌口线虫感染。因此,黄鳝最好煮熟烧透了吃,以防引起感染。